Posted on

Move on with 媽媽

Image by James Wheeler from Pixabay

「…蘇菲告訴我,因兒子的離世,她曾就自己的悲痛看過一位諮詢師。諮詢師建議她給兒子寫一封告別信來結束那段關係。她被嚇壞了,再也沒有找那位諮詢師。幸運的是,她聽從自己的直覺,並發現其他諮詢師也不認同那樣的建議…」

這是我從 David Kessler 的 Finding Meaning 中看到的,我也如同蘇菲的反應一樣,對切斷與所愛的人的關係的建議,覺得很可怕。媽媽已不在我身邊了,還要我不再去想念媽媽,這怎麼可能呢?!

昨天也看到Dr Rex有關喪親的視頻,他說一些人會勸喪親的人「move on」,但有一部分喪親的人真的不想「放下過去,繼續前行」,而反而是想抓住以往和這親人或愛人在一起的日子,不想失去這些美好的回憶。我對他的話有強烈的共鳴,因我就是他所說的那「一部分喪親的人」(之後我看這視頻的留言,才知道原來他的太太離世不久,無怪乎他的話真的說到我的心坎裡)。我不但不想放下,還恐怕自己日後會淡忘,所以我除了把媽媽生前的相片、錄像等存在手機裡,而且還把媽媽的老人咭放在我的銀包裡。每當我外出和拿銀包時,我都會先看一看媽媽的咭,和媽媽說我們一起出去。

每個星期天我都會聽媽媽喜愛的歌,而且會常常閉上眼睛用心聽,那些歌曲就像能把昔日媽媽和我在一起的時光帶到我的腦海裡,歷歷如繪。所以,我也能「move on」,不過我是move on with 媽媽呢!

Ref:

Kessler, David. (2019). Finding Meaning: The sixth stage of grief. Simon & Schuster, NY.

Dr Rex. (June 2022). 如何從喪親的創傷走過來?YouTube.

Posted on

活了一天次好的塵世天堂

Image by jackyluphs from Pixabay

我曾在網誌說︰「我常常懷緬一些我和媽媽在她中風以前曾有過的快樂時光。它們看似平凡,但幸好我那時候已知道幸福就在那裡,所以好珍惜和媽媽在一起的時間,而它們也常重回我夢中…我現在重溫這些幸福時光,讓我想到當時媽媽和我就如在人間天堂一樣啊!現在媽媽走了,我相信縱使我如何盡心盡力,再加上運氣,也只可能活一個次好的人間天堂吧!」

上星期連續忙了幾天,之後一日終於可以輕鬆一下。雖然放慢了腳步,但我仍珍惜時間,嘗試寫一篇網誌。很幸運地,我在當天能完成並且發表,令我十分開心。

我也可慢慢品嚐午餐,且覺得非常好味。不知道是我自己心情放鬆所致,還是這天廚師煮得特別美味呢?之後我打掃家居,首先當然是清潔爸爸媽媽的相片架。我一邊清潔,一邊和爸爸媽媽說話,傾訴心事。然後我們一起聽媽媽最喜歡的歌,例如青山的〈心聲淚痕〉。聽的時候,許多和媽媽在一起的時光都彷似重現,歷歷在目,有些讓我感慨、有些讓我安慰。

晚飯後,我看了一些視頻,使我得益不少。之後我也聽了一些英文歌,包括Nat King Cole 的 〈Around the world〉、Carpenter 的 〈Yesterday once more〉、Louis Armstrong 和Rod Stewart 兩個不同版本的〈What a wonderful world〉。這些歌曲都勾起了我不少青蔥歲月的回憶,使我感到時光飛逝,但我也慶幸我在年輕的時候,也曾追夢和圓夢。

當晚寫日記時,發覺那天我過得很有意義,內心充滿喜悅,彷如自己活出了一個塵世天堂來。然而,媽媽已不在我身畔,不再和我朝夕相倚,令我悲從中來。正如我自己早已料到的,沒有了媽媽,這塵世天堂也頂多是一個次好的!